返回第422章 :朱元璋的转变(第2/4页)  大明皇长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强的路子。
    所谓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向自己的大孙学习并没有什么羞耻的反而让朱元章更加有了兴趣。
    所以他让会让人将大孙的一些做法安排包括群英商会那边全都统计出来编撰成册以供学习。
    朱元章确实不懂商道这跟他的经历还有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关。
    但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学。
    群英商会在京师立足之后一直都有受到锦衣卫的监视哪怕在朱英入宫之后这些监视也并没有完全停下。
    朱元章仔细阅读着群英商会从一开始直到现在所有的动作。
    “妙啊妙啊原来这商道上竟是有如此之多的讲究。”
    “曾经大孙跟咱说商道之繁荣足以影响到大明全国咱从前还不觉得如此这般看下来竟当真如此。”
    “京师里的东西也就跟原先没多大区别可是在大孙的把控之下却展现出了高度的繁荣。”
    “这些把银子藏在地窖里的老老实实拿出来购置货物。”
    “货物的价格便宜可卖得更快百姓也得到了好处大孙赚取了钱财国库增加了i税收凭空竟是多出了这么一大笔钱财来。”
    “有点意思货物没变人没变钱却变了。”
    “卖货的商人觉得自己赚了买货的百姓也觉得自己赚了大孙赚了国库也赚了。”
    “这便是商道吗?”
    “为什么这些事情咱从书上就从未看见过呢。”
    “那些商道之书讲述的尽皆是些低价高卖囤货居奇投机倒把之事大孙这些法子才是真正的堂皇正道。”
    朱元章自顾自的说着在他的下面还有着各部尚书。
    也在看着里面同样的记载。
    自从朱英这里的印刷厂干起来后很多东西都无须手写逐渐开始作用于印刷。
    宫廷里面自然也有一套铜活字的模具。
    “你们也看了倒是跟咱说说这商道还是小道吗。”朱元章问道。
    户部是管钱财的听到陛下的问话作为户部尚书的赵勉自然是由他来回答。
    “回禀陛下太孙殿下之商道已非民间商人之小道而是国之大道。”
    “在这其中每一个看似为赚取钱财而定下的手段实则其根本的目的是在于小民得利。”
    “臣先前有闻太孙殿下出千万贯宝钞对于所有的商品在限定的时间内予以极大的折扣。”
    “说来惭愧当时在臣的心中并不能理解此事然出乎臣之所料在此事结束过后一番核算下来不仅未亏反而赚了。”
    “臣当时心中好奇便就开始钻研此事。”
    “最后发现之所以能赚而是群英商会在各地以批量之形式低廉之价格购置大量货物。”
    “行商们出售货物往往需要东奔西走劳累数月乃至大半年亦是不见得能够售罄手中货物。”
    “而群英商会这边一举全部收购这般省去了大量的功夫。”
    “是以有一些货物中哪怕是让利三分四分甚至过半行商们也愿意出手。”
    “群英商会在大量购置这些货物之后利润自然就极高降价看似夸张实则还有利可图加上时日限制百姓也就纷纷解开钱袋大肆购买。”
    听着户部尚书赵勉的分析讲述。
    不仅是上首的朱元章还是在座的其他尚书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心里头也开始清晰起来。
    这就是太孙殿下的赚钱手段。
    可谓是把整个南直隶地区的经济就这么一下子全部盘活了。
    “赵尚书这个法子可否在其他地区也能如此推行。”朱元章沉吟一下问道。
    赵勉想了想回道:“回禀陛下此法有所限制只能用于百姓富足之地。”
    “京师之中向来大户居多大量的货物过来大户们可全部购光。”
    “除开江浙一带臣想不到还有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