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5章:对朱高炽的看重(第2/4页)  大明皇长孙:朱元璋求我称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骁勇善战的儿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带到前线一起征战而让朱高炽镇守大本营北平。
    当朱棣在前线征战时朱高炽则坐镇北平为他巩固后方同时提供强有力的后勤补给以及军需保障使得朱棣能够全身心地与朱允炆的军队征战。
    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稳定的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朱棣在靖难之役中从未因为粮草的问题出过差错。
    单单就在这一点上足以看出朱高炽在内政方面非常的优秀。
    而军事才能的体现便就是在李景隆率大军奇袭北平时。
    当时朱棣在大宁夺取朵颜三卫北平只有朱高炽率领的两三万老弱残兵镇守朱高炽却能不慌不乱凭借天气优势冰冻北平城抵御住了李景隆的强攻最终拖到朱棣援军到来击退了李景隆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李景隆战败后文臣方孝孺又给朱允炆建议离间计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方孝孺建议让朱允炆大张旗鼓的下旨册封朱高炽为燕王只要朱高炽献出北平归顺朝廷朱允炆对朱高炽既往不咎将由他继承燕王之位。
    方孝孺的离间计确实高明不管朱高炽接受不接受朱允炆的劝降册封只要这件事大张旗鼓的宣传出去就能离间朱高炽与朱棣的父子之情如果能让朱高炽与朱棣父子之间产生内讧那朱允炆就能轻松平定朱棣了。
    不过朱高炽却没有中朱允炆的离间计当朱允炆的册封使者和诏书抵达北平之后朱高炽连看都不看直接命人把使者和没开封的诏书一并送到前线交给朱棣处置。
    朱棣本来在朱高煦、朱高燧两兄弟的挑唆下差点中计了直到看到朱高炽送过来没开封的诏书才打消了疑虑。
    在靖难之役中正是朱高炽成功地镇守住了朱棣的大本营北平才能让朱棣安心地带着朱高煦、朱高燧两儿子和其他将领大杀四方而后勤补给都是由朱高炽负责提供。
    因此朱棣靖难之役能够成功至少有朱高炽四成的功劳。
    朱棣五次北伐蒙古期间外加他准备迁都北平时期他都让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这也让朱高炽可以先后监国六次朱高炽累计监国十余年史称朱高炽监国。
    要知道朱棣在位总共才二十二年朱高炽监国的时间几乎占据了朱棣在位时间的一半。
    朱棣在位时期基本军权由他掌控而政权他则基本交给朱高炽处理所以后世都戏称朱棣不过是儿子朱高炽麾下的威武大将军专门负责打仗而已。
    也确实如此所以别看朱高炽在位仅十个月而他实际执政的时间远比在位时间要长朱棣打造的永乐盛世其实至少有朱高炽一半的功绩。
    可以说朱高炽在监国时期政绩斐然。
    他在监国时期赈济灾民、开垦荒地、修筑堤坝、解决漕运、在全国扩建粮仓还能为朱棣北伐提供有力的补给保障对发展永乐盛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为后来的仁宣之治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明史》称朱高炽监国时期为:成祖乘舆岁出北征东宫监国朝无废事。
    最后一句的“朝无废事”就是对朱高炽监国的最大认可二十年的太子十年的监国最终却换来了朱高炽一年的皇帝命。
    而就在徐仪华和朱高炽讨论太孙的时候朱英也在寻思跟随去辽东的人选。
    去辽东不仅仅只是打仗还要有发展。
    所以这次去大军武将不能少能臣官吏也缺不得。
    尤其是在内政这块。
    可以想象到了那个时候朱英的主心骨定然是在对战之上所以必须要有这么一人都能帮助自己稳定后方。
    只是短暂的沉思朱英就想到了在北平就交好的堂弟朱高炽。
    其实朱英倾向于朱高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思想上的认同。
    尤其是在对待百姓这块。
    历史上的朱高炽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很好他没有朱棣的心狠手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