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44章 欺吾太年轻?(第2/3页)  骗了康熙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真正受理告御状案子的衙门也就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这三法司外加顺天府而已。
    正因为有大量京控案子的存在玉柱嫌麻烦才不肯接任顺天府尹。
    《大清会典》中有十分详细的规定。
    “凡民控告者则听其狱大事以闻小事决之。所属五州十九县控案即与提审。重案奏请定夺轻者或咨部办理或自行审结。”
    所谓的重案奏请定夺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因为玉柱前边的府尹们害怕承担责任故意小事化大的每案必奏从而惹恼了老皇帝而变得形同虚设了。
    老皇帝倦怠政务不想多管事板子最终还是打到了顺天府的头上且受着吧。
    反正吧错误都是顺天府的功劳都是老皇帝的这个才是真理!
    周林汉进来后毕恭毕敬的长揖到地十分客气的说:“卑职周林汉字青松参见大畿牧。”
    玉柱敏感的察觉到周林汉故意不称玉宫保而称他为大畿牧这是有麻烦要上身了啊。
    “周大哥请坐下叙话。来人看茶。”
    通判仅为正六品和玉柱的身份地位相差太过悬殊了。
    所以玉柱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仅仅是摆了摆手示意周林汉坐下即可。
    清初时期官员之间的等级制度还比较宽松长揖到地已经算是极为尊重了。
    到了晚清时期官场之上的奴颜婢膝之风盛行且风气越来越坏。
    七品知县拜见从四品的知府都要下跪行礼。
    当年的黎元洪已经是湖北新军第八镇的协统了他见了湖广总督张南皮之后就必须行跪见礼。
    周林汉斜着身子只坐了半边屁股丝毫也不敢轻视异常年轻的玉柱。
    等饮过了茶后玉柱就问周林汉:“不知道周大哥所为何来?”
    这个时代上级对下级的称呼除了不能直呼其名之外可谓是多种多样。
    玉柱称呼周林汉的时候常规的笼统叫法就是周大哥尊敬一点便是周别驾亲热一点就是青松兄等等不一而足。
    “回大畿牧是这么回事大兴县的大粮绅刘某恶意拖欠朝廷的赋税被拿进了府狱之中。谁料刘某的身子骨异常之虚弱仅仅关了两日便暴毙身亡。”周林汉的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刘粮绅的不屑之情。
    玉柱可不是初入官场的楞头青他一听就知道刘大粮绅的死因其实极为可疑。
    当年玉柱担任偏沅巡抚的时候湖南各地的衙门之中每年莫名其妙瘐死狱中或是暴毙于牢里的人就超过了数百之众。
    当时玉柱强行下了札子严厉的警告各地的官吏。
    若有草民暴毙之事该管的所有胥吏和狱卒必须要拿交巡抚衙门严加审讯这才从根本上遏制了恶吏们随意草菅人命的蔓延之势。
    在这个吃人的社会里没有功名的商人和土地主就等于是案板上的肉任由各地的贪官和胥吏们的宰割。
    在大清朝州、县衙门只能判决杖刑判处徒刑则必须上报府衙。
    乍眼一看县衙的权势并不大而且也有保护犯人的制度建设显得很文明了。
    但是犯人被关进了县里大牢之后若是突然死了其实是白死的。因为从上到下的官府根本无人来追责。
    这个就很厉害了。
    往往衙门里的恶吏就喜欢借着这个特权故意找借口恐吓有钱无权的富裕户拿钱出来消灾。
    水浒传里仅仅是县衙小吏的宋押司为啥永远都不缺钱花?
    嘿嘿细思极恐也!
    俗话说的好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等玉柱不动声色的看完刘粮绅有关的卷宗之后心里也基本上有了数。
    这位刘粮绅有良田数千亩家中仅有独子一人。更重要的是刘粮绅的家族之中竟无一人作官或有功名在身。
    说句心里话玉柱若是衙门小吏遇见了这种任由宰割的超级大肥羊也难免要起歹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