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五章 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鸟人(第3/4页)  春秋小领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会预定的“执牛耳者(主持人、司仪)”鲁国君主鲁襄公领着自己的执政叔孙豹走过来忧虑地询问:“元帅诸侯等到齐了唯独剩下楚国君主。如今诸侯们都在站着等待入场不如在催促一下楚君。”
    正说着牛角号声响起楚君登场了。在华丽的依仗簇拥下楚君闪亮登场……哦他今天换了一身衣裳身穿“腹陶锦(一种胸腹处镶嵌闪光蜀锦做装饰的丝绸衣物)”外面披着“翠羽披(一种用绿色羽毛编织成的羽衣)”头戴“金丝冠(金丝编成的帽子。金缕玉衣与金丝帽的存在使得学者认定当时中国已存在金属拉丝工艺)”足踏豹皮装饰的锦靴一路顾盼自雄的走来。
    果然一出场就是满堂喝彩。
    楚君志得意满站在堂上他傲然吟诵《诗经大明》的第一章:
    明明在下 (皇天明明俯察人间)
    赫赫在上。 (赫赫在上万民仰观)
    天难忱斯 (天命无常难测难信)
    不易维王。 (身为君王实属艰难)
    天位殷適 (上天拥立殷纣为王)
    使不挟四方。(终又使其丧失四方)
    一位君主站在首席座位前哀叹“当一位‘王’真难(不易维王)”赵武禁不住扑哧乐了这位楚君从不忘了随时表现自己啊。他低声嘟囔:“乘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楚君(暗指楚君因乘坐白马拉乘的战车被迫向周王纳贡);披羽毛的不一定是鸟人很可能是楚君……哈哈。”
    乐王鲋是个马屁精听到赵武低声嘟囔他总有办法凑趣问:“鸟人与楚君有区别吗?”
    赵武大笑。
    在这样正式的盟会上楚君开口吟诵诗词那是一种礼仪。面对意气风发俨然以“君王”自居的对手赵武上前轻声细语赋了《小宛》的第二章:
    人之齐圣 (聪明睿智之人)
    饮酒温克。 (酒后仍能温逊)
    彼昏不知 (昏聩狂妄之徒)
    壹醉日富。 (酒醉必然发昏)
    各敬尔仪 (各自慎重举止)
    天命不又。 (天福不可再寻)
    一直处于被包围态势的楚君一出场便表现的奢华浅薄而赵武显得的沉稳务实这两种风格形成鲜明的反差。执牛耳者鲁襄公微微点头春秋小报编辑、鲁国执政叔孙豹脱口而出:“礼也。”
    叔孙豹说的是赵武这句话也奠定了楚国国君的地位——无论在真实的历史上还是现在的历史鲁国人记述宋之盟的时候都轻蔑的称呼楚君为“楚子”。“子”在春秋虽有尊称的意思但鲁国人在这里对楚君如此称呼意思是:楚国那小子。
    其实赵武这是在骂人“彼昏不知壹醉日富”——他不知道自己蠢诸位就当是他喝醉了。
    楚灵公对中原文化那种婉转陈词的技巧毕竟不如炎黄集团清楚他刚才的诗句是伯州犁早已教好的就为了显示他这个流氓有文化。赵武骂完人后诸侯都低着头傻乐伯州犁有意提醒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要扫楚君的面子他不知道更好。
    于是伯州犁默不作声。
    骂人艺术至高者无过于此:当面把你骂了对方还指称赞骂的高雅!
    宋国国君(宋平公)憋住笑上前邀请赵武就座。楚灵公顿时不满意了:“晋国楚国是彼此相衬的国家我为君武子为臣凭什么让武子坐在首席?”
    凭什么?凭我把你的军队包围在当中!
    不过现在不是争吵的好时机再说楚君说的话也有道理。赵武想了想决定不能让楚君得意。他扭脸问宋国君臣:“听说开场乐是桑林?”
    宋国执政子罕回答:“正是。”
    “桑林乐舞中要出现‘旌夏’我等臣子遇到王旗是要回避的昔日寡君悼公听到桑林看到‘旌夏’出现避入内室以全礼节今日嘛……对了楚君曾在路上贡献‘王车’一辆驷马四匹。刘定公尚在不如让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