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2/3页)  大明第一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把相关人员都叫过去哪怕胡子一把他也毫不留情。而且朱元璋有着恐怖的学习能力不管是什么事情他听几次下来就能把握大概哪里推不动是谁私心作祟是谁阳奉阴违老朱一清二楚。
    别跟咱讲什么斯文体面你们敢不听话眼下咱还只是骂回头咱懒得骂了就是你们人头落地的时候。
    老朱非常享受现在的状态踏实充实……每天盯着各项政务由于全程参与老朱心里有数一目了然。
    对群臣的斥责也是掷地有声入情入理入魂。
    隔三差五他还能抽出点时间去军中查看情况跟着徐达他们骑骑马射射箭……晚上有空还要读书或者去陪陪夫人。
    甚至还有空练练书法临摹碑帖偶尔还赋诗一首……就这时间管理能力张希孟是甘拜下风五体投地。
    看着大家伙忙碌张希孟也很想掺和一下帮着他们分担一点。
    但是每次张希孟兴匆匆前去众人只是表面客气随即就把他扔在了一边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别看他们忙碌欲死被老朱骂得狗血淋头但是真正有人要帮着他们分担这帮家伙反而不愿意了。
    无他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权力谁也不舍得放弃任何一点!
    尤其是不能让张希孟掺和不然他插手进来咱们就都成了摆设了。
    张希孟看了几次他也明白过来别看这帮东西表面叫苦可一个个心里都乐开了花。
    朱元璋深度参与朝政把控每一项大政推行……这就让任何事情阻力都降到了最小。
    吴王和重臣的看法一旦统一了下面人反对也没用了。
    而且老朱手上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底层的百姓伴随着均田的深入朱元璋在民间的威望与日俱增。
    实际上由于田契上印着吴王大印最底层的百姓只认吴王。包括张希孟在内他的名望也只限于读书人中间。
    普通百姓对张希孟的认知也就是吴王手下那个很有本事的大臣仅此而已。
    张希孟自己也挺满意这个定位的功高震主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对于如今的局面他心里也有数……试问成为宰相尚书一级的重臣又恰逢这个时候谁不想名垂青史彪炳史册?
    过去大家伙不这么想那是做事太难了面对层层阻力根本执行不下去。与其得罪所有人身首异处不如老老实实享受金钱美色快快乐乐生活。
    可是随着上下打通做事变得容易起来自然而然就有了更高的追求。
    就拿俸禄来说经过了一番讨论终于有了确定方案。
    首先俸禄还是分为两种一个是粮食一个是宝钞。
    但是原来正一品的千石年俸变成了三百石然后依次下降到九品官能拿到年俸七十石基本没有变化而值得一提的是就算没有品级的只要是衙门的正式书吏衙役最低年俸也是四十石熬到五年以上都能拿到五十石。
    在禄米之外就是宝钞这个宝钞也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各地物价情况发下来的补贴。
    其中在京城三品以上能拿到二百贯。如果是县城普通小吏一年也能拿到二十贯。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学历加成。
    还是拿张希孟做例子他现在是吴王右相按理可以拿到二百六十石年俸但是他需要缴纳一笔所得税……这笔所得税可以用禄米抵扣也可以用宝钞缴纳。由于张希孟府上没几个人也不用存那么多粮食就用粮食抵扣。
    所以他到手是二百石禄米由于身在应天又是三品以上拿够二百贯宝钞补贴再有他虽然没考过科举但是眼下谁还敢否定张希孟的学问啊?
    人家就是当世夫子重新解释纲常剖断历史的男人……自然学历加成拿满又是一百贯。
    这就是张希孟俸禄的构成此外还有包括房舍衣料护卫……另外如果他成亲了有了孩子入学方面也会有妥当的安排反正不用为了生活操心。
    这一套弄下来公布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