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百七十一节 第三个危机(第2/4页)  曲尽星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朝廷这边呀。

    所以,他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他虽然无心再建不世之功,但如果狄阿鸟真坐大了,他就要死成千上万的人攻拔,还有战败的风险,压力都在他身上呀。

    狄阿鸟的信他读完,他做不到像健布一样相信,但也确实安心了不少,飞快地起草奏折,将狄阿鸟三方盟誓的协议送去长月,自己则看着狄阿鸟给送的礼物发呆了。如果狄阿鸟送金银也就罢了,他敢要,不是因为贪财,而是他也需要自污,与此同时,他能得到一个东夏的态度,东夏王是怕他的。

    结果呢?

    送些特产让自己尝。

    这就有意思了……

    当年他与南人统帅互赠,朝廷上可是流言纷纷,之所以皇帝能承受,是因为相比于南人,北人是占据主动的一方。现在狄阿鸟效仿,看起来仅仅是效仿,实际上,就一下软化了他的立场。

    他不吃,当年的美誉随风飘散。

    他吃了,就表示与对方相互欣赏,要是还喊着对方有阴谋,有诡计,还咄咄逼人,甚至不顾其它人的反对用兵,就等于是为了打仗而打仗。

    而实际上,东夏隔离朝廷的军队,不让靠近凉中城,他是有心寻借口真打的,否则拓跋久兴若带回来的消息可靠,等到狄阿鸟和陈国合谋,战败的风险加大。

    再看看狄阿鸟送来的腊肉,瓜干,松子……羊杜一肚子苦水。狄阿鸟示好了,还表示相互欣赏,等于把借口给你补圆满了,你擅自动武,那就是别人无心与你交战,你在挑起战争了。

    他无奈极了,眼看周围的人围上来嫌弃这些礼物寒酸,他却配合着信中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所谓的三方盟誓,发自肺腑地评价说:“此子非常之人,奸雄至极,即便他把陈州交还给朝廷,也等于是朝廷在助他成就巨大的声名。而他更是尽夺陈州民心,何时取,何时可取。”

    取与不取,偏偏你拒绝不了。

    你能拒绝三方盟誓吗?

    全是劝你靖康好好对待陈民的,而同时,也是瓦解陈民,真正成为帝国一份子的,你就是为了拒绝而拒绝?不让他东夏占好处拒绝?宁愿打仗?而一旦拒绝,也等于在否认将要善待陈国军民。

    这又意味着什么,陈国人反抗意志又强烈了。

    这是个拒绝不了的提议。

    起码他羊杜看得明白,他半点主张也不敢表达,飞快地送往长月了。他知道,皇帝也有得烦闷了。

    信送走,健布的信到了。

    健布是给他回的信,东夏国的意图,以及应对东夏的反应,他是要与健布交流的,见健布回了信,而且回这么快,加急来的,二话不说,拆开就读。一拆,他才大吃一惊,健布竟然劝他将收降拓跋晓晓的功绩让给狄阿鸟,说狄阿鸟人家自家想要点声名,完全可以理解,不给他,又怎么让人家牺牲那么多军民之后感到值得呢?

    如果只是这些,羊杜不会受到触动。

    关键是健布又一句暗语:“弄刀者亡于刀,弄剑者死于剑,高名之士,必有毛羽自惜,奈何危之?”

    这一句话,等于是健布再作保证,他狄阿鸟就是为了成就声名,只为成就声名。

    这一点也逐渐被佐证。

    羊杜躺在一把椅子上,双臂撑开,抬头看着夜空,陷入沉思。

    如果真是他成就自己的声名,三方盟誓,其实也把他限制死了,他还能再取陈州吗?他取陈州,他自己就破坏了盟誓呀。

    但是他到一定时候悍然破坏盟誓呢?

    天下不齿。

    但是那些奸雄,几人在乎天下人怎么看他?

    思前想后,思前想后,又拿出健布的信阅读,倒是再读不出来什么……但羊杜换了角度,倒也知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