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困难(第1/2页)  苏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困难    如此朝局依旧是三派兼用,不过改良派成了主掌朝政的大旗,保守派退居副相之职。    而第二梯队里边,则是改革派为主,改良派为副。    礼部、户部也是保守派的阵地,而工部、兵部被原改革派占据。    如此一来,朝局还是相当稳固,而重要的台谏,赵煦让自己好控制的两个人,来之邵与李之纯来掌握。    张商英,也终于被召回,当了右正言。    还有一个孔家的后人,孔仲武。    此外林希为中书舍人,黄履为御史中丞。    这是一个相当有力的开局,虽然不是“众正盈朝”,但是绝对效力非凡。    毕竟众正盈朝,嘴炮震天动地,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    这里边压根就没有苏油和章惇什么事儿,章惇是刚被放出去不久,不好立刻召回。    而苏油,已经成了赵煦的终极王牌,留给自己压舱底的后手,藏而不发。    如果宰执们胆敢脱离了他的意志自行其是,赵煦就有应对之策,小皇帝刚亲政,这也是必须的手段。    而台谏,除了一个张商英,其余与苏油毫无交集,也有制衡之意。    对赵煦的这个安排,苏油也很满意,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权之人,更是从来自觉接受监督,所以赵煦攒的这个班子,他打九十分的高分。    制度已经进入成熟期,在其转入衰弊期之前,朝廷需要的不再是创见,而是执行力。    皇帝不跑歪,蔡京就很乖。    三月,开恩科,制科。    苏家两个考生再次中了进士,不过名次总算让天下士子松了一口气——苏适、苏逊,都没有进入前十!    两人的试卷苏油看了,倒也不是文学水平不行,而恰恰相反,文字相当可观。    掉出前十的原因,却是因为“保守”,过于强调了高滔滔那一套,而少提了神宗的一套,也就是“主张元祐,轻薄熙丰”,与如今朝廷“绍述”的基调不相符合。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两人是苏辙的儿子,试卷只能这样写。要不是文字实在让阅卷官顾临舒适,只怕黜落都大有可能。    但是无论如何,苏家人到这一代,除了扁罐走了右班,其余全部成了进士!    一门十进士!    考试完毕之后,苏适任钱塘尉、苏逊任兴德尉。    苏逊在赴任的途中,考察了石钟山,写下了一篇《石钟山记》,晏小山觉得趣味盎然,登上了时报。    苏油看到时报的时候不禁目瞪口呆,这尼玛,兜兜转转,《石钟山记》,它自己又转回苏家来了!    丙午,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庚戌,三省同进呈张咸、吴俦、陈旸三人中第五等。    这可就相当的丢脸了,五等就是不中。    一个都不中!    赵煦的水平也是在一众大佬里边调训出来的,他不会写,不代表他不会看。    司徒那种字字干货的章奏,平日里看得太多,从来都是提问题,做研究,列数字,摆事实,讲道理,提供解决方案。    方案一般还不止一个,甲乙丙让皇帝自己选。    再看现在这三人的,不由得瘪嘴:“进士策里边,文理有过于此者。”    蔡京新任首相,他这个首相纯属捡章惇的漏,至于是两年三年四年,蔡京知道自己在皇帝心里的分量不如章惇,决定来个保二争三望四。    五年极限那根本不用考虑,因为自己还年轻,五年那种一次用完全部人品的做法,是坚决不可取的。    小心翼翼的问赵煦:“那陛下觉得,当如何处置方为稳妥?”    “跟仁祖相比,丢人啊……”赵煦又看了一眼试卷,有些无语。    蔡京也有些无语,不过他好想劝劝皇帝,仁宗朝欧阳修那科龙虎榜,几乎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咱们又不仅仅是制科才丢脸,这有啥呢?    想想决定将锅丢给王安石:“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神宗朝名臣辈出,那是仁皇与当时朝臣们重视文教,努力涵养之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