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去分蛋糕?(第2/4页)  七零年超级学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划,更关乎到几十万人的生活环境,容不得半点儿掉以轻心。

    负责鹏城建设规划项目研究的人是宋忠堂教授带出来的得意弟子顾书遇,当初与他一起来国防科大数学系挖人的杨翠梅则是负责沪上的发展规划。

    宋瑮,那位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认出顾书遇和杨翠梅的可爱小师弟,因为一早就跟着宋忠堂教授做项目,苏娇杨提出发展经济学理论的时候,宋瑮还跟着苏娇杨做了全程的验证,故而他被苏娇杨委以重任,直接接受羊城与杭城两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方案。

    羊城与沪上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发展模式,前者以对外贸易为主,后者以金融贸易握住,杨翠梅与宋瑮在这两个项目上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只需要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两个城市的未来规划把好关,提出重点扶持产业就好。

    可鹏城不一样,鹏城是一张白纸,一整块留白的地方都等着人们去规划蓝图。

    故而顾书遇面临的挑战最大。

    鹏城原先只是海边的一个渔村,伟人在海边画了一个圈圈,这块荒废千年的土地就被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只不过同羊城、沪上这些本就有发展基础的城市相比,鹏城到底还是缺了些许底蕴。

    顾书遇经过仔细的分析,结合中央下发的扶持政策以及鹏城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三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与羊城的发展规划相类似,以对外贸易为主,借着水运发达的先天条件来刺激鹏城经济,有羊城的发展经验在前面,就算只是照猫画虎,也能将鹏城的经济发展给带动起来。

    可结合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去看,鹏城人口数量远低于羊城,基础建设也相对较差,想要开拓对外贸易市场,不是不能,而是困难太大,不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第二种假设,与沪上的发展规划相类似,以金融经济发展为核心立足点,可现如今的鹏城还是太荒凉了,哪怕人人都知道未来的鹏城前途不可限量,可又有几个资本家敢拿身家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资本家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们既然能够选择沪上,然后十拿九稳地赚钱,就绝对没人会愿意去赌一个未来极有可能与沪上无比相似的鹏城。

    第三种假设,将鹏城定义为科技城市的建设第一站,以高新产业建设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办大事,将鹏城打造为国内第一座科技城。

    苏娇杨本人更支持第三种假设,只不过最终的建设规划方案不是她一拍脑门就能确定下来的,需要经过详细地论证。

    苏娇杨去找顾书遇时,顾书遇正对着一堆数据发愁。

    “苏老师,你的直觉没有问题。如果将鹏城定义为科技城市,那我们就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人口基数不足这个劣势将扭转成为优势,科技城市也不要求企业集团的入驻量等等,只不过有一点我们无法保证,那就是鹏城能吸引多少科技企业入驻我担心一旦押错了注,鹏城就变成一个重工业城市了。”

    苏娇杨忖了忖,道“我记得滨工大那边研究计算机很厉害,不过受限于滨城的地理位置,理论难以联系实际,你将计算机领域列为鹏城发展的第一注,至于第二注,你将信息产业列进去。”

    “暂时就先定这两注,然后去算鹏城的发展速度,推算一下十年后的经济发展情况,再同沪上发展十年、羊城发展十年相对比,科技发展城市前期的起步过程较为艰难,但科技发展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具体的曲线你是看过的,前面的五年六年可能都毫无寸进,但一旦熬过来转折点,就会迎来爆炸发展阶段。”

    “对了,我们这边也要为鹏城发展加一注,超级列车项目,你也并到鹏城发展规划中去。只要鹏城政府批准,我们的超级列车实验基地就落户在鹏城,以鹏城为,以拉萨为终点,修建一条横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