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5章 第 85 章(第1/4页)  穿到古代当名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桓宋两家做不成亲家, 但两个孩子结拜,以后也算亲人了。桓老大人看不上他们小户人家就看不上, 他们只是为了桓先生从前的关照,为了两个孩子情份好,也不图阁老家什么好处。

    说句狂傲点儿的, 他弟弟如今是次辅门生, 桓老大人才只是四辅, 还不值得他家攀呢!

    宋大哥心中有这份底气,看桓凌也像看他弟弟一样, 慈爱地说:“伯风觉得如何?”

    桓凌还要觉得什么,当下站起身来答道:“多谢大哥、二哥体谅, 我与时官儿自幼相识,本来就是宋家的晚辈,此后更要将伯父、兄长当作亲人了。”

    噫!他居然当着兄长们就叫起时官儿来了!

    宋时震惊!

    宋时险些要抬手指向他, 向兄长戳穿他暗搓搓给自己提辈分的野心, 不过手伸到一半儿就被他一把抓住, 说道:“时官儿不必担心我往后借着兄长身份管你, 咱们师兄弟这些年如何相处,往后仍是一样。你几年没回京, 回来又忙着考试、应酬, 都没机会出去游玩, 等从家乡祭扫回来, 我再带你逛遍京师。”

    对, 射弓踏·弩社他还没去过呢。说好了考试之后去, 结果连中三元,唰地一下成了名人,同年、同乡、未来同事轮番地来找他,连个逛庙会的工夫都没有了,更别提到社团试射了。

    人红真的烦恼多啊。

    宋时沉浸在一夜爆红的幸福和将要亲自试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期盼中,原谅了他改口叫自己小名的行为。

    这一顿饭也算是和桓凌的告别宴,转天一早宋家三兄弟就各自辞别亲友师长,准备回乡。宋时拎着一匣新四书、两方素帕,一盒家乡磨盘柿子晾的柿饼,一攒盒的核桃、栗子、榧子及肉脯等小食,并一小筐咸鸭蛋。除鸭蛋是用小竹篓盛的,别的都用染色的粉蜡笺包装纸、自家裁的缎带精心包上,装进手提纸袋里,先到座师张次辅家道别。

    张次辅捏着满把求亲人的帖子,正打算找个由头把他叫来,没想到他自己送上门,刚好探探他的口风。

    张老大人亲自到花厅见他,略叙几句师生之情,便似不经意地问:“子期这些礼物选得合宜,装礼物的盒子也包得漂亮,颇见慧巧心思,却不知是何人替你打点的?”

    一般备这东西的都是内宅女眷,他考卷上籍贯处没写有妻室,入京后更不曾见他成亲,就不知这是妾还是婢女备的了。

    听说他兄长们也在京,若这些东西是他嫂子或庶嫂备的,那就更得求亲人的意了。

    老大人撩起眼皮看他的反应,却只见他微微一笑,露出几分自得之色:“给老师的东西岂敢敷衍?正是学生自己安排的。从前学生随父亲在福建任官时,也常打点些礼物,这些纸包、提袋之类就是那时候做出来的。”

    不是他吹,一般超市里不太复杂的礼品盒、礼品袋他都能给还原出来,还能拿软缎上胶胶成硬丝带,扎丝带花粘在包装上,送出手没有上司、宾客不喜欢的。

    不过别处官人收了礼也就是夸一声“用心”,这么能欣赏他手艺之美的,也就是他这位座师了。

    宋时心中油然生出被人肯定的满足感,想跟他谈谈包装艺术;张次辅问出他身边没有女眷,也心满意足,想跟他谈谈娶妻的问题。

    “你从前做子弟,打点父亲的公事,把心思用这上倒可以,往后自家做了官人,哪儿能还顾着这些小事。”

    宋时听话地答道:“老师说得正是,等家父回京后,学生与两位兄长便要奉老母进京团聚。往后这些杂事自有母亲与我打点,学生一定将心思都用在朝上,不浪费光阴。”

    这学生怎么全不开窍呢?这时候该答的是“学生尚未成亲”才对啊!

    张次辅想叫他搭个梯子,自己好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