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章 第四十四章(第1/2页)  与种田文女主同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月,天儿早晚都凉爽了。

    浅山坳的人抢收了晚稻,就让地儿歇一个冬儿。这才抽出人手来上山去采摘成熟的野货。朱家老宅的几房也是男女老少齐上山,老太太赵氏和老爷子朱远山两个人也没有闲着。在家里拨拨晒晒的,炒各种东西。晒干的花生、葵花籽、山核桃、松子等等挨个地炒了。

    而在绵阳镇的朱家大房,也就有了各类的炒货吃。这对于接下来十一月要办的朱敏学成婚的席面,可是省了不少的银钱。

    朱家的聘礼已经送到了郭家,双方就差成婚这一步了。这也让朱芝芝看到了郭家如今的状况。可谓非常地穷,聘礼进了郭家,郭氏是从来没有想过能再出来。这也是唯一的一次,朱芝芝能从郭念娘的眼中看到了尴尬,没有了高傲。

    小院儿布置一新,门窗都贴上了红纸剪的喜字。鉴于朱芝芝针线手艺经过这几个月学习,还算是拿得出手,被郭氏赋予了任务。为大哥绣制枕头被套。是的,就是这个,郭氏知道娘家人的德性,都是贪婪的。绝对不会顾忌郭念娘的感受,不会给一丝的陪嫁,有一套还算是鲜亮的衣裳已经不错了。那么只能朱家准备这些东西了,总不能让朱敏学脸上无光吧。这也关乎着郭氏的脸面。

    朱芝芝,现在在家中一有空就绣花,尽量选择最简单喜庆的花样,当然也不能耽误了在秀坊的学习。所以,最近朱芝芝的压力非常大,甚至觉得自己都有些未老先衰了,头发都开始掉了。

    好在这段时间不是很长,也就是一个月而已。十一月中旬的一个好日子,朱敏学就要迎娶郭念娘了。在这之前,朱芝芝也提早做好了两套喜庆的枕头被套。在朱敏学成亲前一天,被二伯母狄氏和三伯母吴氏两个铺在了新房新打造的大床上。

    为何选择狄氏和吴氏,那是因为两人都是儿女双全的,也是希望,朱敏学成亲之后也能儿女双全。这是长辈的美好祝愿。

    郭氏在新房支应,朱共鸣带着兄弟几个在堂屋招待客人。原本朱敏学成亲是要回老家的,只是从郭家到老家更是远,一天不能来回,这回耽误吉时的。所以喜宴便安排在绵阳镇辉南街的小院儿里举行。

    除了老宅的人,其他的左领右舍都没有来。郭氏和朱共鸣的打算是,等两人成婚之后,再回浅山坳告慰祖先可是可以的。到时候回老家,只要分些糖果子给邻里就行了。反正浅山坳,有钱的人家不多,而在绵阳镇上却是不同的了。毕竟朱共鸣在这里也不少年了,该有的交情的人家还是不少的,这样子能收到不少的礼钱呢。更何况,还有蔡公子在呢。镇上不少人家都会给些脸面的。

    而在西厢房,朱芊芊就带着朱芝芝招待女孩子们。

    朱敏轩等兄弟几个,已经陪着朱敏学去郭家接新娘了。

    至于朱青青,朱红红几个,正在后厨帮忙呢。菜啊,肉啊,鱼啊,鸡啊之类的,都需要几人帮着清洗呢。尤其是狄氏和吴氏两人要当全幅人,根本抽不出时间来帮忙清洗。朱共礼、朱共信、朱共仁三人就去向辉南街的左领右舍借用四仙桌和圆盘,足够多的凳子。哦,还有碗碟筷子等物,这些都是由陈氏在打理。至于朱共义,已经跟着迎亲的队伍出发,负责一切意外的突发事宜,安稳准时地带着迎亲队伍回来的责任。

    迎亲队伍从一早就出发,到傍晚看看天黑前才回来。

    在进门前一刻,帮忙人就点燃了放置在门两边的一字摆开的百字炮仗。

    “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待在西厢房的,和其他来的客人,听到鞭炮的声儿,都出来看热闹。只留下中间这一条路。

    一边朱共礼、朱共信、朱共仁三人帮着新人在前边铺麻袋,新人脚不沾地,意味着代代相传。外边还有单个的鞭炮,在响着。

    这边新人已经到了堂屋,老太太赵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