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淫雨霏霏烽烟浓(三)(第1/3页)  大唐西域少年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宁王出发时,新婚燕尔的王绯放心不下,非要一起前去。 李倓明白妻子不喜欢憋在兴宁坊百孙院中,就约上王霨前去刘家村查看。王霨担心姐姐路上无聊,遂带阿伊腾格娜同行。

    见东宫与盛王两派因救灾而各逞其能,王霨倒是乐见其成。进京以来,王霨对李亨的阴谋诡计并无好感,对年方弱冠的李琦也无深交之意。因为他知唐玄宗乃高寿之人,若非安史之乱,李隆基还可以稳坐十年龙椅。而王霨的打算则是尽快解除安禄山这颗定时.炸弹,进而从制度上限制节度使的权限,然后就退居西域或海外,远离朝堂纷争。到时无论谁继承皇位都与他无关。

    经阿伊腾格娜提醒,王霨意识到关中洪灾是推行移民实边之策的良机,故他拟好奏折,托张德嘉交给高力士代为参详。

    其实王霨很想当面拜会高力士详解移民策,可从正月起高力士就一直忙于编练飞龙禁军,几乎没出过宫城,王霨约了几次都未能如愿,只好麻烦张德嘉。

    新建飞龙禁军一事来得特别突兀,天宝十二载元日大朝会后,李隆基并未和政事堂商议就乾纲独断,直接宣旨。不仅如此,李隆基还拒绝任何朝臣染指这支禁军,反而命高力士全盘负责。

    飞龙禁军以守卫飞龙厩的北衙禁军为班底,而飞龙厩本就由内侍省掌管,太子的贴身内侍李静忠年轻时就曾在飞龙厩任职。高力士身上有骠骑大将军的武散官阶,领兵倒也勉强说得过去。但以内侍统兵,朝野上下侧目,多有不合法度之议,只是众臣见圣人心意甚坚,政事堂无人反对,故不敢强谏。

    王霨、王勇、阿伊腾格娜和卢杞密议数次,猜测李隆基如此大费周章编练飞龙禁军,应是对执掌龙武军的陈玄礼有所不满。王霨事后细思王焊案及程千里遇刺案,也察觉陈玄礼与东宫之间似乎有所默契。不然的话,为何邢縡会找上王焊?黑衣大食寇边的谣言又恰到好处打断冬至朝议的进程?

    虽大致判断出李隆基新建飞龙禁军的目的,王霨还是忧心忡忡。晚唐宦官依靠把持禁军神策军进而废立天子、祸乱朝政的黑暗历史他一清二楚。王霨虽深信高力士对李隆基忠心耿耿,也知其进退有度,非大奸大恶之人。但他一来担心宦官领兵成定制,二来畏惧高力士兵权在手、忘乎所以。因此他虽与高力士交好,却对飞龙禁军敬而远之,不愿卷入其中。

    可造化弄人,王霨对飞龙禁军避之不及,却架不住事情找上门。先是高仙桂转任飞龙禁军司阶;然后是顺利考中进士的卢杞在吏部铨选时被高力士点名要走,担任飞龙禁军录事参军。哭笑不得的王霨只好琢磨着洪灾过后婉谏高力士择机将飞龙禁军交还北衙武将。

    电闪雷鸣、风雨如晦。

    “霨弟,高翁让我转告你,移民实边确乃治国良策,但关中乃大唐腹心,不同于诸道,朝廷早有明令,两京畿内诸州民户不得随意迁移。再说关中繁华,百姓故土难离。且目前灾情尚可控制,贸然移民有损圣人声誉。”王霨心中百转千回之际,张德嘉一丝不苟转述了高力士的答复。

    “多谢德嘉兄,不知飞龙禁军何时成军?”王霨拱手道。

    “飞龙厩的守卫疏于操练,不堪大用;长安民众又不愿从军,如今才募得两千人,急得高翁头发白了许多,所以才调仙桂兄和卢郎君过来。”张德嘉唉声叹气,替高力士着急。飞龙禁军暂定编制一万人,目前兵力还不到三千,高力士自然沉不住气。

    “为何不从龙武军等北衙禁军抽调将佐和士卒?”王霨试探道。

    “霨弟何必明知故问!”张德嘉的回答愈发印证了王霨的猜测。

    “怎么不请高相国相助?安西精兵虎视碛西,高相国练兵名不虚传。”阿伊腾格娜掩嘴笑道。

    “高相国与家父齐名,训练一万禁军还不是手到擒来。”王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