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八章 长安挺好(第1/2页)  三国之酒徒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陛下,莫作儿女态,自今日始便记住,汝是这刘家唯一正统的皇帝,大汉万民的共主。莫因年小作懈怠,先帝就是你的前车之鉴。”陈道人对刘协躬身一拜,期许自己能扶立一个汉光武。

    “协受教了,先生请坐。”刘协郑重点头,亲奉陈道人落座,以示敬意。

    陈道人坦然受之,这并不是自大,而是给刘协宽心,告诉他并非孤身奋战:“陛下与几位在商议何事?”

    刘协闻言后和盘托出原委,请道人定夺。

    陈道人别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刘璋:“季玉所言甚是,长安的确挺好,陛下为何思东归?”

    “先生,朕只怕长安偏远,难以实行国策。”刘协察觉了袁绍等人的野心,急切东归镇压。

    “陛下可知如何治国?可知国策实行之利弊?可知利弊权衡间如何侧重?长安有多少百姓?百姓是否人人有衣食?将士粮草从何而来?边疆屯牧又做如何?大汉周边有多少异族?异族如何生计?为何要侵略汉土?如此种种,多不列举,陛下可知其中一件否?”陈道人正襟危坐,严厉不减,颇有当年宫廷客讲时的模样。

    “朕不知。”刘协满脸羞红,这两年提心吊胆,懈怠了书籍。

    “陛下连一个长安城都治理不好,如何去治理天下?高谈阔论,人人都会,具体施行又做如何?陛下现在考虑的不应该是东迁西迁,皇权霸图,而是读书识义,深研帝王之策,等天下真交到陛下手上的时候,陛下也能从容应对,要做万世君王怎能没有积累?贫道说的可对?”陈道人与虎谋皮,也要寻一个圣主,若是庸肆之君得了天下又有何用?

    “先生句句金玉良言,朕定当奋力读书,不负先生所望。”刘协此刻心中充满了希望,张安的出现让他少了很多顾忌。

    “善也,陛下只管用心读书,贫道护你周全。”陈道人欣然点头。

    “先生,袁绍等人已显露野心,朕怕关东会有大乱。”刘协出言提醒陈道。

    “人心不古,乱象已生。重拾山河,不可操之过急,陛下亦要摆正心态。”安居一地,坐拥两州,总比每日奔波的虚名工具强些。

    “陛下,那此事便作罢?”刘范抬头询问道。

    “幽州地远,侍中不益舟车劳顿,但奉车都尉可去益州借兵,屯住汉中郡,以观后事。”陈道人上表让刘和仍居长安,遣派刘璋去蜀地。

    “仲定先生,这只怕……”刘璋惜命,不愿犯险得罪董卓。

    “无妨,听闻刘益州近来丧子,汝去益州可留府不归。”刘瑁新逝,刘焉正值悲痛之际,陈道人也希望刘焉能够记住这份人情,至于刘范与刘诞仍留长安,一来牵制刘焉,二者就算到万不得已,也不能给益州一个实力强劲的明主。

    “就依先生之言,奉车都尉听旨,命汝极速赶往益州,借调兵马入汉中,屯兵伺机而发。”刘协不知陈道人为何不用精明强干的刘范和刘诞,但也毫不迟疑的下达旨意。

    “臣领旨。”刘璋一脸苦相地说道。

    “陛下,贫道有事先辞,切记用功读书,不可懈怠,若得空闲,让孟起带陛下去城郊一游,看一看百姓居所,识一识民生疾苦。”

    “朕可以出这皇宫吗?”刘协激动的问道。

    “没人规定皇帝不能出宫,古有尧舜与民同耕,本朝也有文帝先例,董太师定不会阻拦。”

    “多谢先生。”

    ………………………………

    话回董卓董太师。

    洛阳一役,大挫凉骑锐气,董卓回长安后心情更是烦躁,先是斥责吕布弃城而逃,后又押解关东俘虏入朝,用猪膏布匹裹其身,烈火焚之以解心头之愤。

    董府庭院内,董白与陈道人闲坐饮茶,桌上摆满精致糕点,董白却丝毫食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