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权衡(二)(第2/4页)  蚍蜉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所有赌注都押在难以预测的决战上陈洪范也是不会相信的。
    果然这句话出口吴三桂脸色一变咬了咬下唇却不回答。
    陈洪范道:“吴爷的处境陈某理解吴爷的忠贞之心陈某也了然于胸。同为大明臣子只要是为国纾难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吴三桂抓抓脖子突然没来由地笑了起来环顾左右。可是时下除了他们几个并无旁人他脸色顿时有些尴尬。堂内没有人讲话一片寂静过了少时他轻咳两声道:“真到了生死时刻能挽大明的恐怕只有联虏平寇一条路了。”
    “联虏平寇?”陈洪范心中大震“联什么虏?”
    “咳咳还有什么虏。插部、秃马等鞑靼都已名存实亡北虏唯有建奴罢了。”吴三桂神情复杂轻摇其头。
    插部、秃马俱为蒙古部落。蒙古部落众多分散又极广袤。蒙元时期大体分为称“草原百姓”的蒙古本部与称“林中百姓”的卫拉特蒙古另还有布里亚特蒙古则是接受蒙古本部管辖的“林中百姓”。蒙古本部主要由原先归属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左翼诸部与右翼诸部以及等同于独立藩镇的科尔沁部组成。
    卫拉特蒙古又称瓦剌最早为蒙古太师建立的汗国在明初大元式微之际崛起并在也先可汗时期达到鼎盛。不过也先被暗杀死后瓦剌部分裂为杜尔伯特与准噶尔两部一落千丈其余部落也随之进入分裂割据的状态。察哈尔部趁势而起黄金家族嫡系后裔巴图蒙克与瓦剌征伐数年后奠定胜局并随后统一东部蒙古自称“达延汗”意通“大元汗”。
    其时蒙古诸部因为攻伐族群混乱达延汗便将统治的东部蒙古重新划分为左右翼各三部左翼三部即察哈尔部、兀良哈部、喀尔喀部右翼三部即土默特部、永谢布部、鄂尔多斯部由几个儿子分别管领。吴三桂所说的“插部”、“秃马”分别是明朝对察哈尔与土默特两部的称呼。
    达延汗死后其一支孙辈俺答振兴土默特部察哈尔部可汗、蒙古宗主大汗库腾汗十分畏惧赠他索多汗之号俺答遂成为右翼之主。随后与明朝交攻多年不休后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并答允开放边境十一处互市战事方息。而库腾汗被俺答驱逐同时将左翼的察哈尔部彻底徙居至靠近辽东之地。此举与建文年间兀良哈部迁徙至明朝边界定居、嘉靖年间鄂尔多斯部奉成吉思汗的“八白宫”举族迁徙到河套地区等事件交叠在一起终于致使蒙古诸部格局大变形成了漠南、漠西、漠北三大部分。
    漠南蒙古便是东迁的察哈尔、土默特诸部加上原本就居住在蒙古东南地区的科尔沁等部这些部落靠近明朝边境被明朝专称为鞑靼或北虏。原来就掌控着蒙古西部及青海等地的瓦剌或称卫拉特蒙古则是漠西蒙古的主体只不过瓦剌衰败后其下的和硕特部兴起成为新的汗国。留在蒙古北部未动的喀尔喀部等部则是漠北蒙古。在漠北蒙古之北尚有布里亚特等部不过它们与蒙古主体的联系已经淡了很多。
    俺答汗之后察哈尔部慢慢复兴。万历三十二年林丹巴图尔继位大汗称“林丹汗”。当时察哈尔部虽有汗名但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压根就不把林丹汗放在眼里至于更远的喀尔喀部更是直接拒绝承认汗位。林丹汗志向远大一面极力凝聚内部势力先后得到了喀尔喀等部的顺从与重新朝觐一面向外与敌对的卫拉特蒙古、女真诸部及大明等交战风头一时无二明廷甚至称“虎墩兔憨为虏中名王尤称桀骜”——虎墩兔憨即明朝对林丹汗的称呼。
    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大汗努尔哈赤统一了大部分女真部落建立后金并与科尔沁等部联姻成为同盟势力日张。而后以“七大恨”举兵伐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时任辽东经略杨镐与兵部尚书黄嘉善等人提出“制东夷在先款西虏”的策略建议“以夷攻夷”驱使林丹汗与努尔哈赤交攻好坐收渔翁之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林丹汗接受了明朝以重金结盟对抗后金的要求双方后来互相征伐甚多。但直到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