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权衡(二)(第3/4页)  蚍蜉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尔哈赤死去并未分出胜负。
    黄台吉继承努尔哈赤遗志继续向大明、蒙古两个方向用兵最后利用诸多手段分化离间蒙古诸部使得林丹汗众叛亲离。与此同时大明崇祯帝继位对林丹汗“尽革其赏”。林丹汗为了报复在崇祯元年举兵攻入大同府杀军民数万人而去因此与大明交恶。黄台吉抓住机会趁林丹汗孤立无援之际发动决战林丹汗惊恐万分率众西奔途中染天花死于青海。后金席卷漠南蒙古封赏结亲、设旗征兵将之纳入了己方的势力范围。
    漠南蒙古既灭漠西卫拉特蒙古的盟主、和硕特汗国的固始汗相当震骇。当其时其国正面临着北方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及更远罗刹国等敌对势力的压迫为避免多面受敌遂在大明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遣使至沈阳表示愿意归顺后金。同年喀尔喀蒙古主要领袖土谢图汗、札萨克图汗、车臣汗等亦致书与后金通好并在三年后正式朝贡。加之黄台吉在此前已征服朝鲜并纳为藩属所以后金或者说当下的清国除了大明远近再无敌手。
    女真各部族早期被明朝称为“东北夷”与“北虏”漠南蒙古各部有所区别。但时下既然清国已经将大明以北几乎所有的土地都降服了那么所谓“北虏”便独指清国。
    陈洪范自然知悉吴三桂想要向清国求援但他深知明清两国攻伐数十年势同水火对吴三桂想法的可行度抱有极大的怀疑。
    吴三桂也看出了陈洪范的顾虑道:“陈公所虑我心知肚明。北虏为我大明宿敌我关辽军镇守辽东等地更与之仇杀无数若非形势所迫绝不会萌生此念。”接着道“联虏平寇自古已有。我书读的不多但也知黄巾之乱时汉军借兵匈奴平贼、安史之乱时唐军借兵回纥平叛都是不得已为之收效却未必差了。”
    陈洪范面色凝重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北虏觊觎我大明并非朝夕一旦放其入关恐怕引来祸水。”
    吴三桂摇头道:“此言差矣北虏自将鞑靼诸部收入囊中借道绕过山海关破边墙侵犯我大明腹地岂止一次两次?北虏虽凶到底是化外蛮夷仅仅图些钱财牛羊而已事罢即去何曾有过滞留。再者我大明军民千千万万浩浩如同汪洋他北虏尽发其众亦不及十分之一何惧之有?饶他进关只不过用来缓解闯逆侵占北都的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
    吴国贵颔首道:“吴爷所言极是对我大明而言北虏乃外敌闯逆才是心腹重患。北虏逞凶最多贪图关外贫瘠土地但闯逆作乱要断可是我大明国祚!”
    陈洪范默然赵元亨则道:“若真放北虏进来和闯逆狗咬狗且不知最后鹿死谁手?”
    吴三桂思索了一小会儿道:“昔日在洪承畴这奸贼手下做事时我与洪承畴并曾在中原剿贼的王朴、马科、白广恩等诸将论起过流寇与北虏的强弱。流寇与北虏虽皆为贼但众口一致均认为流寇不及北虏远矣。”
    “为何?”
    “北虏擅造精甲劲弓带甲锐士十万个个勇悍不可当。自孔有德、耿仲明等贼投去兼造利铳大炮与我大明无二。又军法严苛令行禁止论战力远非流寇可比。”
    陈洪范抚须道:“闯逆在河南、陕西得势同样夺得府库无数甲胄火器。洪、白等人遇见过的仅是早前不成气候的流寇若见到如今的闯逆兵马定会改换言辞。”
    吴三桂叹着气道:“这我就不清楚了。唉北虏胜了自能驱逐闯逆还我大明国都。闯逆胜了势必元气大伤我军亦有可趁之机。无论结果如何终归是好的。”
    陈洪范沉默了一阵子道:“借师北虏吴爷真想好了吗?”
    吴三桂耸肩笑笑道:“事到临头走一步看一步。先和闯逆交涉见机行事。联虏平寇终究是下下之策。”
    陈洪范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过不几日就到了四月。四月初万里之外河南汝宁府城已被围攻半个月。
    从三月中下旬至今绵绵切切的雨就下个不住。
    天空阴惨惨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