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三十八章 李纲上镜(第1/3页)  大宋教书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轮抽签结束,考生们开始按照抽到的顺序陈述文章大体内容,然后接受包括钟粟在内三名考官的提问。钟粟对于北宋的历史还算比较熟悉,所以也时不时提问上一个问题。</p>

    果然,考生之中还是有不少滥竽充数的,有些文章是自己写的,但表达含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p>

    总之,那种眼前一亮的考试还是太少太少。</p>

    正在失望至极,正好轮到了抽到第七号的长衫少年。</p>

    钟粟对这个考生很有兴趣,自然希望他并非之前的那些草包。</p>

    拿起少年的文章一眼扫过去,题目叫做《定边七略》。</p>

    名字是俗了些,古代类似的文章都好像喜欢这样叫,什么十策,九略什么的东西的确不少。</p>

    但究竟质量怎么样,有没有可操作性,可谓大相径庭良莠不齐。</p>

    再看看文章的署名,赫然写着“李纲”二字。</p>

    钟粟微微吃惊,北宋叫李纲的,他自然知道一位,那可是抗金名臣,民族英雄,东京保卫战的核心人物。</p>

    倒是是重名,还是真是李纲?</p>

    不管是与不是,钟粟还是稍稍冷静了一下。</p>

    这种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这类人才。</p>

    即便大宋朝廷不畏战,不怯战,如果领头的是一只羊,即便带着一群猛虎照样失败。</p>

    可偏偏赵家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后,几乎没有一个血性爆表的。</p>

    别说血性爆表了,除了少数几个能在床上威猛一些外,其余都在零刻度线以下。</p>

    指望这样的皇帝有死战之心,简直就是痴心妄想。</p>

    历史上李纲是在危机时刻被重用的,但也只是很临时地重用。</p>

    部分完成使命之后,马上就被贪生怕死、腐朽堕落的文官集团轰下台。</p>

    等到宋钦宗在被俘前夕又想起用李纲的时候,北宋差不多已经灭了。</p>

    “李纲,家住何处?”</p>

    钟粟虽然觉得希望不大,但还是想验证一下。</p>

    “学生李纲,字伯纪,祖籍福建邵武,后移居江苏常州。”</p>

    李纲的回答非常简短,并没有多余的话。</p>

    可钟粟只觉得虎躯一震,这不是那个李纲还会是谁,李纲的父亲李夔现在还是太常少卿,正四品上的官职,这个级别不算低啊。</p>

    按理来说,这样的少年,虽不能横行汴京,但凭着李夔的资历混入太学还是有可能的。</p>

    可他却偏偏选择了汴京大学,钟粟更是意外。</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